很少有一種魚像台灣的蓋斑鬥魚一樣,受到常民百姓那麼多的關注。但是太多盲目的增殖與放流對野三斑(野生蓋斑鬥魚)而言恐怕只是禍不單行? 我養的台北野三班來源都是親手野採,最久族群的已經維持十多年了。想來也不知哪一天會無以為繼,故為之誌。
初來乍到的朋友建議先讀這個,搞清彩兔這玩意兒。阿然後也務必請了解這裡有一些觀察野三斑與彩兔之間差異的文,僅能代表我這一線的魚,不是讓作鑑別之用--我想試著去了解其生態意義,朋友們也應該如此,莫要陷入"野生的卡補"的迷思中。請參考這個

先講,這裡沒法回答您關於產地、分贈與買賣的問題囉。

10.24.2009

花蓮水圳

一條不知從何而來,往何處而去的水圳. 若不是在花蓮鄉間,真難以相信就這樣在大馬路邊能見到這樣的景緻. 其實我個人覺得東部平原生物的多樣性原本並不高,只是如今因為污染較少的關係,就特別覺得難能可貴了. 水底長的,游的都以外來種居多,不過還是清新可喜. 其中我最喜愛那石龍尾(小花?),目前在花蓮還算容易見到,這裡的植株剛經過前幾個禮拜大雨的沖刷,已經少了許多.






10.18.2009

野生的比較美?

養蓋斑的人常常會先入為主的認定"本土"就是美,進口的彩兔根本比不上。不過就算審美見仁見智,彩兔真有那麼差嗎?
何況,實在又有幾個人真正見過野三斑呢?

下圖:藍彩彩兔

10.17.2009

接下來蓋斑可能會嗑水鴨

這裡上百尾的蓋斑鬥魚成了霸主,幹光了所有其他的水生物...歐買嘎...真如鬥魚其名,有夠兇猛.
奇怪我的飼養經驗中,青蛙蛋都裹著厚厚的黏液,三斑是連靠都靠不過去的,而我的池子中每年不知要出多少貢德氏蛙,金線蛙和虎皮蛙,我看三斑對青蛙的蝌蚪根本是興趣缺缺吧?唯一我所知道的,三斑真的會吃小雨蛙的蝌蚪. 至於三斑會磕光"多種青蛙"的蝌蚪,應該...不會吧?
不過最強的應該是連青蛙成體都懾於三斑的淫威而不敢靠近池邊,不知道是怎樣可以看出來的?

"正"--彩兔 *X(

我在網路上看過最有趣的說法之一. 就是"純種彩兔已經很少見了". 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啥叫做"純種的彩兔", 這種說法有點像是:"純種的街貓"之類的. 我想這應該指水管的彩兔已經被本土蓋斑給"基因污染"了吧?只是很難想像彩兔繁殖業者為何要辛苦的找本土野生蓋斑跟彩兔"雜交",然後上市最後還是賣"彩兔,一隻25元".
不過就在此時,聽說苗栗某蓋斑大戶已經開始將"三義蓋斑"四處鋪貨.未來水管彩兔的種源勢必更加混亂,或許未來要找"純彩兔"真的會越來越難呢!

另一個說法是"純種彩兔"都是短尾的. 各位,野生的蓋斑都有漂亮的長尾,您倒是說說水族玩家為啥要把牠"改良" 成短尾呢?

下面這條是水管買的,斑頭,大嘴,細藍紋...我想應該可以算是"純種彩兔"吧??><"??



"正"字標記--野三斑


一張沒有紀錄時間的幻燈片,時間應該在1990左右,我自己在台北盆地某處採的。 這是在『全民復育熱』流行之前的事,不過當時蓋斑鬥魚已經引起一些"保育"人士的注意,即將變成被消費的明星物種。 此魚並沒有後代留下來。

注意到牠的鱗片排列方式看起來像是倒著長的;斑紋曲折多變,絕非直紋。而這是一隻成熟的雄魚,也並不像雄彩兔總是有一個大嘴巴。

紅鰭黑鬥魚 Macropodus erythropterus

紅鰭黑鬥, Macropodus erythropterus, 沒事的時候, 相當耐看的魚



10.05.2009

成熟的紅鰭黑鬥

魚長大了,其中一隻已經繁殖過一次.

9.24.2009

台北三斑Vs彩兔(四)-頭頂縱紋『隱帶』

這是野生蓋斑鬥魚受驚時的一種特殊反應,頭頂出現一道淡色的縱帶。就像有些人可能知道,泰國鬥魚受驚擾時,身體的側面會出現幾條深色的縱線。這個兩種反應的作用應該是一樣的,可能是為了讓自己更融入環境,例如水草的莖葉之中,有助於避開敵害的眼光,所以我稱之為『隱帶』。有趣的是,就彩兔來說,不知是彩兔的性質較為穩定,還是這樣的機制已經退化(因為在水族箱中用不著),雖然不是絕對,但一般不容易看到這種反應;而在野生三斑,尤其是比較年輕的魚,受到驚擾時很容易就會顯現出頭頂的『隱帶』。






--從上面看

9.05.2009

台北三斑Vs彩兔(三)-沉澱色


養在室外的野三斑,差不多要到3月中以後才會表現婚姻色,最顯眼的當然就是深紅色的條紋。我個人覺得,野三斑的紅斑比較屬於深磚紅色。彩兔的紅斑色澤就常常呈橘紅色,不過當然這裡面的變化是很大的,也有不少彩兔身上的顏色就與野三斑十分接近。

野三斑的體色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變化,通常是魚兒處在一種放鬆的狀態,身上的藍黑條紋會淡化,而紅色部分則維持深濃,結果顯得特別突出,好像是沉澱在體表;又有點像是紅印泥蓋在身上一般。不過只要附近出現其他的魚,或者食物,牠的體色就會立即恢復為深色,沉澱紅色的效果就不會那麼明顯了。有時候狀態良好的雄魚受到驚嚇或捕捉時,也會暫時出現這種沉澱紅色的效果。我自己養過一些不同的水族館買的彩兔,似乎很少看到這種現象。看圖說明比較快:
上圖:沉澱紅的效果,這是我養的野三斑,魚兒處於放鬆的狀態。 下圖:轉貼大陸魚友野採的魚,產地是溫州,拍得很清楚。這條魚應該是處於被捕捉後尚未復原的狀態。



9.03.2009

台北三斑Vs.彩兔(二)-斑紋

其實也有人提過野生三斑身上條紋數這個特徵,觀察我自己養的野生三斑,我認為牠們的平均斑紋數要比彩兔多。不過這不能說幾條斑紋就是野生三斑、幾條就是彩兔,因為我們要觀察的是一整個族群的特性,並不表示每一個體都是如此。更何況三班的條紋形狀多變,數量的認定有時也會因人而異。我的野生三斑也有斑紋稀疏的個體;相對的,有些彩兔同樣也具有相當多的斑紋。不過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,平均的斑紋數,我養的野生三斑必然顯著高於彩兔。

除了斑紋數以外,野生三斑的紅色斑紋也比較細,通常比相鄰的藍斑紋細或者一樣粗。彩兔的話,我所見到的通常都是紅斑較寬,少數也會有例外。看野生三斑會覺得牠的紅藍斑紋間似乎有一道淡色的界線,有時紅斑紋甚至會縮減到成為一條細線,尤其在前半(靠近胸鰭附近)的紋路更是如此。


(一隻野三斑夾在彩兔群中,可以看得出來吧?)

當年生小魚繁殖會有問題

同親源的幼魚通常養在一起,有些發育較快的小魚可能會在生長季結束前發情,結果又近親交配,產生我們不想要的子代。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是時時檢查是否有小雄魚已經產生性徵,並將其分出獨立飼養。或者如果將繁殖子代合併,以大的室外池(不負責任的說--生態池)飼養,自然可以降低近交的機會,而且由於生態環境較優,可以省卻許多管理上的麻煩。不過這麼一來,不免會有一種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憂慮。成熟雌雄魚分開飼養的另一個好處是魚兒的比較能維持健康的狀態,不會因「縱慾過度」而未老先衰…這是真的。

如果開始繁殖的時間不要太早,或許在7月中之後甚至8月,以大量繁殖的方式快速完成,應該也可以避免過早魚當年繁殖季成熟。不過這僅限於野生魚,因為彩兔並沒有明顯的繁殖與非繁殖季的區分。

8.27.2009

台北三斑 Vs. 彩兔 (一),頭頂斑

首先,最明顯的差異就在頭頂上:在正常、平靜的狀態下,彩兔滿腦袋都是明顯的碎花斑,而野三斑呢,花紋淡而不明顯。即使野生三斑在展示的時候斑紋明顯變深,其數量、密度也不及彩兔,而且通常在頭背的正中線斑紋更少。

我在網路上看到大陸的野生叉尾鬥(就是三斑),有些頭頂黑斑很密集;另外,我在金門採的中斑(也是三斑)頭頂黑斑似乎也比台北的多一點。

野三斑的頭頂--差粉多
彩兔的頭頂

6.02.2009

野三斑棲地探查


在08年早春找到這個人工水塘,位在山區攔溪蓄水而成。由於海拔落差大,我並不認為池裡的魚是天然存在的,只是魚種主要似乎是土鯽,並沒有外來種,因此可能是相當久以前就移入的。看看四周的景色這才發現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報導過裡(未公布詳細位址)有野三斑,經過數小時的努力我並沒有找到任何徵兆,就在我放棄而順著池邊退回時,一隻短尾的雄三斑出現在池水下的樹根縫隙附近,因而證實其存在。我想這水池適於野三斑棲息的微棲地並不多(也可能是颱風豪雨沖刷過後使然),因此池裡三斑的數量並不高,當下並非繁殖季節,因此也不容易撈到小魚。至於魚的特徵如何?是否符合所述的野三斑特色?由於啥也沒捕到,自然無從得知了。

5.29.2009

我的基因管理方式

為了降低近交率,我的策略是2年繁殖一次,但是這麼做要付出的代價是死亡率增加以及繁殖力下降,所以先決條件應該是增加起始族群量。以DJ95-07F10(2007)來說,第二年(2008-2009)的死亡率超乎預期,因此今年只有約23母35雄加入繁殖,數量不足。我於是計畫讓母魚繁殖兩次,雄魚分兩批各一次,希望能保存所有的基因。順利的話今年可以增加子代的數量,希望兩年後至少能保有80對繁殖種魚,當然以粗放管理的方式就必須增加飼育空間了。至於像BL99的族群因為經歷基因瓶頸的效應,短期間內我會維持一年一次的繁殖。

BL99回來了!

水中攝影下的BL99-08F7


去年2008繁殖的小魚BL99-08F7經過一年在室外的成長,狀態相當令人滿意。究竟是群體選育的結果,還是黑眼症根本就是飼育環境不良?有待進一步觀察。總之BL99似乎已經回來了。

4.16.2009

紅鰭黑鬥

自己繁殖的 Macropodus erythropterus, 唯一成材的一條雄魚,只是個性一點都不man,從來沒見牠飆起來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