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一種魚像台灣的蓋斑鬥魚一樣,受到常民百姓那麼多的關注。但是太多盲目的增殖與放流對野三斑(野生蓋斑鬥魚)而言恐怕只是禍不單行? 我養的台北野三班來源都是親手野採,最久族群的已經維持十多年了。想來也不知哪一天會無以為繼,故為之誌。
初來乍到的朋友建議先讀這個,搞清彩兔這玩意兒。阿然後也務必請了解這裡有一些觀察野三斑與彩兔之間差異的文,僅能代表我這一線的魚,不是讓作鑑別之用--我想試著去了解其生態意義,朋友們也應該如此,莫要陷入"野生的卡補"的迷思中。請參考這個

先講,這裡沒法回答您關於產地、分贈與買賣的問題囉。

7.08.2012

自說自話:恐懼基因的逆演化?


對於野生的蓋斑鬥魚,在野外求生必備的「美德」莫過於戒慎恐懼。不過這種習性進了水族缸裡就叫「神經質」,一下就遜了。舉個極端的例子,我曾因晚上在飼育缸開燈,造成嚴重的驚恐反應,而有34條三斑同時撞死在缸壁的經驗。神經質的個體在餵食時搶不過別人,生長發色不良,得不到主人的關愛,當然也不是當種魚的料,這種基因在觀賞魚的世界裡自然是沒有立足之地了。換個方式說,恐懼也可能是一種演化適應,然而為了適合觀賞,必須將其汰除,培養成穩重(但在野外就是白目)的品系。如果發生在野外,有人把這種反自然的現象稱為逆演化」(Reverse Evolution),例如因狩獵而導致野鹿的角、獅子的體型「傾向變小」,無牙公象的數量比例增加。

事實上,像我這樣對三斑的「恐懼基因」讚賞有加的飼主,也很難完全阻止同樣的事件發生在我的魚缸裡。原因無他,即便不是刻意的篩選,在人工飼育環境下膽子大的就是長得好--雖然在野外卻可能是死得快,但是在魚缸裡不會發生這種事情。所以應該被淘汰的沒有出事,最後也會出現類似的結果,只是可能比較慢。

我們可以看看魚兒對人工餵食的反應,一些觀賞魚例如金魚,會有食不知飽的情形,甚至會讓自己活活給撐死。在彩兔(尤其是藍彩)也有類似的傾向,我是不知道會不會像金魚一樣,但是牠們的確會把自己的肚皮吃到圓滾滾,看起來簡直就要爆了;這在DJBLAL這三個品系是絕對看不到的。所以我認為大胃王應該也是人工飼育下生存優勢的產物。

從下面的影片可以看到野三斑在取食薄片時的謹慎的行為表現,完全不是那種公園裡錦鯉爭食的場面。(影片說明:剛開始三斑都是啄了就跑,後來慢慢集結在水面,但是在影片結束前卻受驚嚇,全躲起來了。)


7.05.2012

DJ95-F12

第12代的DJ95,這是今年已經繁殖過的雄魚。今年的魚普遍不紅,不知道是不是沒有餵冷凍赤蟲的關係。去年曾統計F12大約有250條,不過到今年繁殖季只剩下大約一半--60對左右。
DJ95的特徵蠻穩定的,在這裡可以先看一下尾絲,很清楚的是"突尖"狀,只由外側往內第4棘條分支的一或兩根次級軟棘所形成。
這隻的尾絲為兩根所形成
這隻的尾絲僅有一根


這隻的尾鰭燒過,有一點不順。

7.03.2012

藍彩是個啥東東?(四)--藍火焰報導看藍彩


網路上有很多人都說藍彩是"大馬"改良出來的。這個說法的來源是大陸,似乎是因為第一次引進藍彩的地方是馬來西亞(亂猜的),所以就想當然耳認定...最厲害的,這個說法在網路上輾轉相傳,最後對岸竟然出現這樣的文字: "蓝色基因是马来西亚的科学家通过对普叉受精卵诱导出来的" 。裝懂可以裝到這樣,真的是很恐怖。
藍火焰天堂魚--新品系無斑藍彩
前陣子格友提供了一個德國關於火焰天堂魚的網頁連結,我在裡面偶然讀到一句話,說明藍色變異出現於1950年代(可能是作者自身經驗),這應該比較具有參考價值。這篇文章的連結在此

如果作者提供的敘述不是太離譜的話,從蓋斑鬥魚引進歐洲的1869年到藍彩出現於歐洲觀賞魚市場的1950-1959,歷經了將近8、90年之久,而且已經是60年前的事了!

關於火焰天堂魚這東西,就是無藍紋的變異,基本上就如血麗麗之於小麗麗,怎麼說?可能就是一種偏見吧,我總還是覺得野生型(wild type)看著順眼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