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一種魚像台灣的蓋斑鬥魚一樣,受到常民百姓那麼多的關注。但是太多盲目的增殖與放流對野三斑(野生蓋斑鬥魚)而言恐怕只是禍不單行? 我養的台北野三班來源都是親手野採,最久族群的已經維持十多年了。想來也不知哪一天會無以為繼,故為之誌。
初來乍到的朋友建議先讀這個,搞清彩兔這玩意兒。阿然後也務必請了解這裡有一些觀察野三斑與彩兔之間差異的文,僅能代表我這一線的魚,不是讓作鑑別之用--我想試著去了解其生態意義,朋友們也應該如此,莫要陷入"野生的卡補"的迷思中。請參考這個

先講,這裡沒法回答您關於產地、分贈與買賣的問題囉。

5.29.2009

我的基因管理方式

為了降低近交率,我的策略是2年繁殖一次,但是這麼做要付出的代價是死亡率增加以及繁殖力下降,所以先決條件應該是增加起始族群量。以DJ95-07F10(2007)來說,第二年(2008-2009)的死亡率超乎預期,因此今年只有約23母35雄加入繁殖,數量不足。我於是計畫讓母魚繁殖兩次,雄魚分兩批各一次,希望能保存所有的基因。順利的話今年可以增加子代的數量,希望兩年後至少能保有80對繁殖種魚,當然以粗放管理的方式就必須增加飼育空間了。至於像BL99的族群因為經歷基因瓶頸的效應,短期間內我會維持一年一次的繁殖。

BL99回來了!

水中攝影下的BL99-08F7


去年2008繁殖的小魚BL99-08F7經過一年在室外的成長,狀態相當令人滿意。究竟是群體選育的結果,還是黑眼症根本就是飼育環境不良?有待進一步觀察。總之BL99似乎已經回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