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一種魚像台灣的蓋斑鬥魚一樣,受到常民百姓那麼多的關注。但是太多盲目的增殖與放流對野三斑(野生蓋斑鬥魚)而言恐怕只是禍不單行? 我養的台北野三班來源都是親手野採,最久族群的已經維持十多年了。想來也不知哪一天會無以為繼,故為之誌。
初來乍到的朋友建議先讀這個,搞清彩兔這玩意兒。阿然後也務必請了解這裡有一些觀察野三斑與彩兔之間差異的文,僅能代表我這一線的魚,不是讓作鑑別之用--我想試著去了解其生態意義,朋友們也應該如此,莫要陷入"野生的卡補"的迷思中。請參考這個

先講,這裡沒法回答您關於產地、分贈與買賣的問題囉。

10.01.2010

藍彩是個啥東東?(三)

一條蓋斑之所以呈現藍彩,基本上應該是虹色細胞(Iridophore)擴張所造成的。魚類的色素細胞是分層分配的,仔細觀察大概可以知道虹色層(Iridophore layer)可能位於最上層,與一般泰鬥相同。這些虹色細胞原本分配在蓋斑的藍色條紋與背、尾、臀鰭的斑點上,呈具反光性的青白色。虹色細胞擴張到魚體其他部位的結果,底色層被部份或全部覆蓋,看起來就像上了一層銀粉般,這就是藍彩。

從網路上的討論與繁殖紀錄看起來,藍彩基因似乎是隱性。但是我的經驗,同樣是藍彩兔,在相同的環境下育成,其分配與表現的強度會有所不同。此外藍彩會隨魚齡的增長而強化,有些魚在小苗就已經是藍彩,但有些魚要到接近成熟才會清楚的呈現。因此我猜想這個或這套基因可能還有更複雜的作用機制,不是我們半瓶水可以解釋的。

彩兔的藍彩基因如此,那原生三斑的藍彩基因(如果有的話)如何?這就不清楚了。
對鬥魚體色遺傳有興趣的朋友,建議前往台灣展鬥俱樂部的遺傳子版(要註冊才能閱讀)。





圖:青白色擴張並且覆蓋在其他色彩之上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