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一種魚像台灣的蓋斑鬥魚一樣,受到常民百姓那麼多的關注。但是太多盲目的增殖與放流對野三斑(野生蓋斑鬥魚)而言恐怕只是禍不單行? 我養的台北野三班來源都是親手野採,最久族群的已經維持十多年了。想來也不知哪一天會無以為繼,故為之誌。
初來乍到的朋友建議先讀這個,搞清彩兔這玩意兒。阿然後也務必請了解這裡有一些觀察野三斑與彩兔之間差異的文,僅能代表我這一線的魚,不是讓作鑑別之用--我想試著去了解其生態意義,朋友們也應該如此,莫要陷入"野生的卡補"的迷思中。請參考這個

先講,這裡沒法回答您關於產地、分贈與買賣的問題囉。

10.30.2015

ALBL99_2015F13

我原本養著代號DJ95、BL99、AL00等3個近親品系(inbred strain)--或許應該稱為閉鎖群(closed colony)的野生魚,都是我親採而可靠的野三斑。不過這兩年無力顧魚,DJ95是我的主力(因為牠的原始棲地已毀),所以狀況一直不錯,但是AL00與BLN99這兩線的魚卻在一次意外中大失血漸漸陷入瓶頸,由於2個產地距離並不遠,我於是將牠們混在一起繁殖,增加這個小群體的遺傳多樣性。既然混養了,可能算是一個雜交群吧(hybrid)?所以今年繁殖的小魚就以代號合併(ALBL99)而沿用BL99的世代數號(F13),就是ALBL99_2015F13。小魚目前狀況還好,但只有約50隻,所以族群還在瓶頸狀態。

話說,記得看過一些文章提到「遠交」可以明顯改善「基因漂變」或「近交衰退」,我並不是很明白這個機制,不過在目前這個實際的案例中,AL00跟BL99算是遠交,但效果不是很清晰。其一:黑眼的症狀似乎減少了;其二:還是較不健康,壽命短,第二年還能繁殖的個體很少。






ALBL99今年的小魚(F13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