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一種魚像台灣的蓋斑鬥魚一樣,受到常民百姓那麼多的關注。但是太多盲目的增殖與放流對野三斑(野生蓋斑鬥魚)而言恐怕只是禍不單行? 我養的台北野三班來源都是親手野採,最久族群的已經維持十多年了。想來也不知哪一天會無以為繼,故為之誌。
初來乍到的朋友建議先讀這個,搞清彩兔這玩意兒。阿然後也務必請了解這裡有一些觀察野三斑與彩兔之間差異的文,僅能代表我這一線的魚,不是讓作鑑別之用--我想試著去了解其生態意義,朋友們也應該如此,莫要陷入"野生的卡補"的迷思中。請參考這個

先講,這裡沒法回答您關於產地、分贈與買賣的問題囉。

11.09.2008

野三斑 TP-GS-BL99

GS地方BL點1999年採集的。

朋友帶去的,這批魚的採集地為私人水田,不能隨便去撈魚,因此也一直沒辦法回去調查或引入新基因。之所以想要引入新基因是因為這批魚曾經經歷過嚴重的基因瓶頸,因為疾病幾乎毀了整個stock,只好從少數幾條魚重新建立族群。

所以並不意外這個品系表現出近交衰退的跡象,魚體變小、壽命變短而且產卵數下降。經過3個世代努力增加族群量並選育,今年的狀況似乎已經獲得改善。目前(2008)已經養到F7(BL99-08F7),因前述狀況,我還沒有一張像樣的成魚照片可供參考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