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一種魚像台灣的蓋斑鬥魚一樣,受到常民百姓那麼多的關注。但是太多盲目的增殖與放流對野三斑(野生蓋斑鬥魚)而言恐怕只是禍不單行? 我養的台北野三班來源都是親手野採,最久族群的已經維持十多年了。想來也不知哪一天會無以為繼,故為之誌。
初來乍到的朋友建議先讀這個,搞清彩兔這玩意兒。阿然後也務必請了解這裡有一些觀察野三斑與彩兔之間差異的文,僅能代表我這一線的魚,不是讓作鑑別之用--我想試著去了解其生態意義,朋友們也應該如此,莫要陷入"野生的卡補"的迷思中。請參考這個

先講,這裡沒法回答您關於產地、分贈與買賣的問題囉。

10.17.2009

"正"字標記--野三斑


一張沒有紀錄時間的幻燈片,時間應該在1990左右,我自己在台北盆地某處採的。 這是在『全民復育熱』流行之前的事,不過當時蓋斑鬥魚已經引起一些"保育"人士的注意,即將變成被消費的明星物種。 此魚並沒有後代留下來。

注意到牠的鱗片排列方式看起來像是倒著長的;斑紋曲折多變,絕非直紋。而這是一隻成熟的雄魚,也並不像雄彩兔總是有一個大嘴巴。

沒有留言: